2020年,印度推出了一个名为“制造业激励计划”的项目。这个计划是因美国在2018年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战而诞生的。莫迪政府看准了这个机会,想从中国手里抢占外资企业,特别是在制造业方面。2020年3月,他们宣布要在多个工业领域挑战中国制造,计划投入230亿美元。要说自2010年以来,中国可是紧跟美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,还是全球最大的工业品生产和出口国。面对中国通过制造业迅速崛起,印度莫迪政府相信,也可以像中国那样走出一条发展之路。
自2018年起,美国共和党政府就发动了贸易战,到了拜登上台后,这股劲头没减反增,特别是在芯片领域对中国的围堵更是加大了力度。这一波操作,也刺激了印度的莫迪政府,莫迪心里真是豪赌美国会帮衬他们。不过,现在看来,莫迪真是求锤得锤啊。根据印度媒体的报道,印度已经放弃了“制造业激励计划”。虽然美国一直想推行“国外生产+1”或者“国外生产+N”的模式,但印度显然没法成其他国家的“1”或者“N”。如今,印度的营商环境堪忧,早已被称为投资者的坟墓,主要是因为印度采取各种手段来敲诈勒索外资企业,最后让投资者损失惨重。
印度这波对外国投资者的操作,简直可以说是掠夺式的敲诈。什么惩罚性税收、动不动抓高管,感觉就像逼外资企业就范,让印度捞到资产和技术。结果嘛,造成了不少制造业望而却步,真让人无奈。从印度发布的数据来看,制造业的比重是明显下滑,莫迪政府投入的230亿美元,看上去是在画饼,可实际情况是根本没啥外国制造业愿意进驻印度市场,挑战中国制造的计划也是彻底宣告失败。原本印度是个信息技术大国,现在想往制造业转型,可惜实力跟不上,这现实真是打脸啊。
2020年的印度,真是满怀梦想,觉得自己能趁着美国对中国的围堵来个逆袭。然而,经过这么多年的拼搏,结果却没啥进展,工业制造能力依然没什么起色。从印度长期逆差的外贸情况就能看出,制造业要是强了,贸易肯定能有顺差。可五年过去了,印度的困境依旧没啥变化,明显莫迪政府的雄心大于实际,最后不得不接受现实。
烽火前站的分析显示,印度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抓住关键问题。种姓制度的束缚让印度的社会结构依旧停留在传统模式,区域间的隔阂非常明显。此外,印度在基础设施和教育方面的投入也不到位,这样光靠美国的支持根本改变不了局面,印度明显是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和美国的影响力。如今美国还积极推动制造业回流,印度的机会更加渺茫,因此索性取消了“制造业激励计划”,试图及时止损,莫迪这下可真是“自作自受”了。
热点资讯
相关资讯